内孔镜面抛光,通常是指:将内壁粗糙度抛光至Ra0.2或以下。
内孔能不能抛光到镜面效果,一般来讲,与三个要素密切相关:即原始粗糙度、材质硬度、以及孔径深度比。
虽然从理论上讲,什么样的内孔都能抛成镜面。但在实际加工中,我们必须要考虑成本、效率以及精度这三要素。
所以,当一个工件的原始粗糙度太差时,你非要抛成镜面,要么花费的成本太高,要么效率不允许,要么精度改变太多。要知道,产品加工是一个紧密衔接的系统工程,你不能指望其中某一个工序,就能解决所有问题。
若想将内孔抛光至Ra0.2以下的镜面状态,那么内壁的原始粗糙度最好能达到Ra0.6以下。
如果是线切割加工,慢丝加工的内孔抛成镜面相对简单很多,而中丝则非常困难,快丝就别想镜面了,不现实。
如果是钻铣车削加工的孔,需要看刀纹的深度怎么样。太深的刀纹,你是很难通过抛光将它抹平的,那样会去除太多的余量。
而3D打印产品,抛光出金属亮面并且顺滑是没问题的,但肯定没法直接抛光到镜面。值得注意的是,3D打印产品受重力等因素影响,其中一面的粗糙度肯定比另一面差,所以在抛光后,两面的粗糙度也不可能完全一样。
除了原始粗糙度,工件材质的硬度,也是影响抛光效果的重要因素。硬度越高的材质,抛光难度越大。这一点很好理解,我们不再赘述。
而内孔抛光不同于外表面抛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,内孔抛光会受到孔径深度比的影响。所谓孔径深度比,就是孔径大小与孔深度之间的比例。
孔径越小,孔深越长,抛光难度越大。
因为任何的抛光工具也好,研磨介质也好,都有着自己的极限尺寸。并且,随着内孔深度的延长,研磨的力量也会不断减弱,这是不可抗拒的物理定律,我们只能通过研发,不断去抵近孔径深度比的极限,但不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定律。
最后,我们要说的是,关于内孔镜面抛光,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,必须要通过实际的验证,才能确定最终的结果。但通过我们的努力,它又是一门可以不断拓宽极限的工艺。
而斯曼克磨粒流,正在这条的道路上努力着,不断拓宽内孔抛光工艺的极限。